Powered by RND

门道

宝藏姐姐
门道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59
  • vol.59「烽火山河02」那一夜,南京励志社的全体起立
    本期嘉宾主播:小藏—时间轴—00:00 1937年8月7日南京国防联席会议:全面抗战启动时刻对话回顾了1937年8月7日南京励志社召开的国防联席会议,这是中国全面抗战正式启动的关键时刻。会议讨论了面对日本侵略,中国应采取的立场与策略,强调了中华民族在抗战期间的认同感加强,以及不轻易被打败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入探讨历史细节,揭示了80年前胜利背后的深层因素。01:44 北伐与抗战:历史转折点的外交与冲突对话回顾了北伐期间蒋介石下野、访问日本及济南惨案等历史事件,阐述了中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从友好交流到冲突升级的过程,以及中国为抗战所做的准备,反映了历史转折点上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与冲突根源。08:22 七七事变与国防最高会议的决策背景对话围绕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及日本内部矛盾展开,阐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引发的中日冲突,以及8月7日国防最高会议对是否全面作战的决策讨论,揭示了当时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13:06 国民政府高层共决全面抗战在一次国民政府高层会议中,面对与日本和战的重大决策,各地方实力派领袖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四川省政府主席承诺提供大量兵源支持抗战,最终全体与会者一致起立,决定全面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时的团结与决心。这一决定背后,是长期对抗日情绪的酝酿与高涨,展现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16:27 九一八事变与全面抗战的爆发对话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军事抵抗与外交谈判中的策略转变,以及民众情绪对政府决策的影响。1937年全面抗战前夕,政府通过迁都、军事部署及最后关头演说,展现了坚决抗战到底的决心,即使面临巨大牺牲也未动摇。20:55 国共合作与国防会议的历史回顾对话回顾了1937年国防军事会议邀请中共代表参加的历史事件,虽因自然灾害未能及时参会,但国共合作已成定局。提及1924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与蒋介石共同参与东征,展现两人深厚的战友情谊。1932年淞沪抗战被视为1937年全面抗战的预演,各高校提前规划战略转移,为后续战争做准备。24:11 持久抗战与西南战略的重要性对话围绕持久抗战战略展开,强调了西南地区作为大后方的重要性。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控制有限,通过追缴红军逐步深入西南,建立起稳固的后方。西南地区的资源与人口优势,支撑了整个抗战的持续进行,证明了战略选择的正确性。讨论还涉及军事教育的三个阶段,以及对年轻一代缺乏全貌历史背景的担忧,呼吁了解全面的抗战过程。28:01 抗日战争中中国防守体系与日军攻势分析对话讨论了抗日战争初期中国防守体系的布防策略,包括国民政府的作战计划和后勤补给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日军攻势沿铁路线展开的特点,如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的军事价值,以及卢沟桥事件中日军截断交通线的战略意图。31:54 武汉会战撤退与南口战役战略分析讨论了1938年武汉会战撤退的原因,指出广州失守导致粤汉线中断,失去战略价值,因此主动撤退以保存力量。提及1937年南口战役,强调其对日军战略意图的影响,以及通过在上海征兵分散日军注意力的策略。34:09 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分散与反攻对话探讨了抗日战争中中国通过在上海挑起战事,成功分散日军兵力的战略。尽管在武器和训练上处于劣势,但中国军队利用战略优势,迫使日军陷入两线作战。1939年底至1940年初,中国发起冬季攻势,震惊日军,展示了政府的有效统治和坚决的作战意志,最终影响了战争走向。39:02 抗战与建国并行:中国独特的历史进程对话探讨了中国在抗战期间同时进行建国的独特历史进程,指出尽管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实际中地方军阀仍保持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对其控制力有限。为应对这一局面,中国国民党提出了‘抗战建国纲领’,旨在团结全国力量共同抵抗外敌的同时推进国家建设。此过程不仅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也展示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抵抗模式,即在外部侵略下从一盘散沙凝聚成统一战线,坚持了长达八年的抗战,彰显了民族团结与坚韧不拔的精神。44:13 抗日战争中的团结与觉醒对话围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背景展开,重点讲述了川军出川抗日的历史事件,以及在此过程中民众从个人利益到国家认同的转变。提及了诸如时间观念、国家意识等在抗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强调了在文盲率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条件下,中国军民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一致对外的奇迹。通过对比中日士兵的文化差异,展现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艰辛与伟大。50:33 抗日战争中的持久战策略与物资消耗战对话讨论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如何通过持久战策略和物资消耗战来抵抗日本的侵略。强调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中虽然失去了一些城市,但成功拖延了日军的推进速度,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物资。国民政府领导人通过计算日本的动员能力和财政状况,预测日军无法长期维持战争。中国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不断在后方进行战略准备,坚定持久抗战的决心,最终消耗掉日军的战斗力。55:47 台儿庄战役在抗战全局中的意义与影响讨论了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战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在国民政府失去多个主要城市和财政来源后,战役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局部反攻的能力,还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证明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能力。同时,强调了枪毙韩复榘对于整顿军纪、激励士气的关键作用,以及这场胜利对日本侵略者心理上的打击。01:03:18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越战越强的牺牲与坚韧讨论了抗日战争期间,尽管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但通过不断补充新兵,保持了战斗意志。战争的残酷性体现在物资力量悬殊导致的大量人员伤亡,以及对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民族血性和牺牲精神。重庆的‘越战越强’标语,象征着战争中凝聚的民心士气,以及在极端条件下坚持抗战的决心。01:08:15 台湾抗战记忆断裂与历史认知重塑讨论了台湾教育改革中对抗战记忆的弱化,及其对台湾青年民族认同的影响。提及李登辉时期教科书改革,以及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民众的奴化教育。强调抗战胜利对台湾光复及中华民族现代性的重要性,呼吁正视历史,理解其对当下身份认同的意义。01:17:03 抗战胜利与二战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影响对话探讨了抗战胜利及二战对今日国际秩序的影响,强调了联合国体系的重要性及正义与和平两大主题。提及中国在二战中的牺牲与贡献未被充分认可,呼吁理解历史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延续性影响,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01:23:12 中国抗战在二战史中的地位与国际认知对话讨论了中国在二战中的独立抗战历程及其在国际历史叙述中的缺失。强调了中国战场对牵制日军的重要性,以及由于资源限制,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形式与西方认知的不同。呼吁两岸中国人共同清晰讲述抗战历史,并通过多语言传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识。01:29:59 抗战历史书写与国际认知讨论了中国抗战历史应由中国人书写,强调了与外国友人客观反映事实的重要性,提出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弘扬抗战精神,同时建议用日语向日本年轻人解释历史,以增进理解与和平。01:34:27 反思历史纪念与国际正义观念对话围绕如何正确纪念历史事件及维护国际正义观念展开,强调了中国与美国因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而结成盟友的重要性。讨论了美国国防部长在硫磺岛战役80周年之际赞扬日本指挥官的不当行为,提出应主动质问此类行为,以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历史真相。同时,强调了通过纪念活动传播正确历史观的必要性,避免历史事实被扭曲或遗忘。01:37:51 推动历史记忆与仪式化纪念对话围绕如何通过仪式化方式纪念历史事件展开,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和一战阵亡者,提出通过种植紫金草和发放种子等活动,将历史记忆融入现代生活,强调开放讨论和国际友人的参与,以促进历史教育和共同记忆的传承。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王卫刚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节目统筹:星筵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  
    1:43:29
  • vol.58「烽火山河01」一流的人才都牺牲了,剩下的都是二流的,包括我
    《门道》特别企划“烽火山河”寻找80年前那场胜利的缘由,触摸所有历史结论背后的细节和故事本期时光探宝人钮先铭先生之子 钮则坚(左)主播:小藏本次访谈的视频版,近期将在YouTube、b站、视频号推出。具体情况各位可以加小藏微信(mmcg1011)进入《门道》听友群关注—时间轴—00:00 南京大屠杀与历史见证人的记忆对话深入探讨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细节,以及一位历史见证人如何在战后成为重要情报人员的经历。这位见证人不仅亲历了南京保卫战和大屠杀,还在战后参与了芷江和南京的受降工作,展现了其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作用。此外,他还讲述了自己家族成员在战争中的牺牲,以及战后在台湾的重建工作,特别是对228事件后受冤者的帮助,体现了其对历史责任的承担和对和平建设的贡献。 06:31 南京保卫战前教导总队布防与淞沪会战影响对话回顾了1937年南京保卫战前夕,教导总队在淞沪会战后的布防情况,包括工兵营的坑道挖掘、堡垒建设和防空体系设立,以及步兵团的紧急训练。特别提到了教导总队在淞沪会战中的惨重损失,以及部队成员多为留洋归国的青年军官,被称作‘少爷兵’。此外,还讨论了南京保卫战中各部队的防守部署,以及在日军进攻下,守军力量薄弱和最终撤退的决定。 12:27 家族成员的抗日战争经历与个人成长对话讲述了家族成员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经历,包括在日留学、参与军事训练、与周恩来等人的交集、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以及战后的生活变迁,体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16:55 光华门战役与家族记忆对话围绕光华门战役的惨烈程度及其对家族的影响展开。参与者提到舅舅在光华门战役中牺牲,战斗极其激烈,舅舅尝试使用火攻但最终被烧伤,后在撤退中不幸遇难。家族成员在申请烈士认定时遇到困难,但最终成功。参与者表达了对光华门战役的个人理解,认为其惨烈是整个南京战役的一部分,而非特别突出。 20:48 南京保卫战中混乱与牺牲对话围绕1937年南京保卫战展开,描述了战时混乱场景,包括部队与难民混杂、通讯不畅、新兵未经训练等,以及一位亲属在撤退中被踩踏牺牲的细节。提及教导总队在813战役后补充大量未经训练的新兵,以及战后档案混乱导致牺牲细节长期不明的情况。 26:04 大时代下的家族故事:战争、牺牲与托孤对话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位舅母在收到阵亡通知书后,于1938年将女儿托付给亲戚,自己继续学业的艰难历程。同时,提及了舅母的哥哥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以及其妹妹(舅母)的婚姻变故,反映了战争对家庭和个人命运的影响。此外,还提到了舅母的丈夫在战争中被误报阵亡,导致其原配夫人改嫁的事实,揭示了战争背景下个人情感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整个故事串联起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33:09 父亲从南京撤退的生死历程对话详细描述了某人父亲在南京撤退时的经历,包括从南京城出发前往江边的艰难过程,遭遇船被毁后的求生挣扎,以及在寒冷的江水中依靠棉衣浮力生存下来。最终,他幸运地被永清寺接纳,避免了日军的屠杀,这一经历被认为是一场奇迹,与佛缘和命运有关。 42:03 语言与信仰:战时求生的关键对话讲述了一个人在战争中如何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信仰背景成功求生的故事。在面对日本士兵的威胁时,他凭借对日语的理解,提前预知了可能的危险,并迅速利用念经的技能伪装成和尚,从而逃过一劫。此外,他还提到在永清寺避难期间的一些难忘经历,以及自己在南京期间对日本军队部署的了解,这些都体现了他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45:31 南京大屠杀亲历者见证与历史揭秘对话围绕南京大屠杀的细节展开,提及亲历者在战后被多次征召清理尸体的经历,以及目睹大规模屠杀的惨状。亲历者后来成为历史见证人,接受了张纯如的访问。此外,还讨论了亲历者在特殊政治环境下撰写相关记录时的谨慎态度,以及南京大屠杀历史逐渐被公众知晓的过程,特别是1980年代纪念馆建立后,历史真相得以进一步揭露。 52:20 捐赠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见证对话围绕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文物展开,提及了这些文物作为珍贵史料的价值。讲述者分享了其父亲在永兴寺和鸡鸣寺的避难经历,以及在日军占领期间的生存策略,包括利用书法技能换取生活所需。此外,还提到了父亲如何在危险中保持隐蔽,以及最终通过鸡鸣寺的土地和房产证明逃脱日军控制的故事。 59:58 父亲与鸡鸣寺的未了情缘对话讲述了一个人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回到南京鸡鸣寺还愿的故事。由于战争,寺庙和僧人都已物是人非,他只能通过捐款重建庙中魁星北斗的物品来完成还愿。八年未归的他,面对变化莫测的环境,对曾经救过他的僧人命运感到忧虑,最终因受降事务繁忙而匆匆离开,这段经历被张恨水写入小说中。 01:03:55 张恨水笔下的婚变与战时生活对话围绕张恨水作品中的婚变故事展开,描述了一位年轻军官九死一生后返回上海,却发现妻子已婚变的情节。他经由香港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期间与新伴侣谢成美相识并最终结婚。战时的特殊环境下,人物命运多舛,故事反映了战争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及人物复杂的心境变化。 01:11:26 军令部情报工作与抗战胜利对话回顾了1938年至1945年间,军令部二厅在抗战期间的情报工作,特别是对日情报分析的精确性,以及在芷江受降谈判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情报工作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性,以及军令部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合作精神。 01:19:08 台湾人在抗战中的特殊贡献与历史见证1895年后,台湾经历日本殖民,期间台湾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活动,部分台湾青年前往大陆参战。黄金发作为台籍日兵,在缅甸战场逃亡后加入中国远征军,因其流利的日语能力,被留任为翻译官,参与芷江受降及南京受降仪式,成为唯一一位台湾籍受降参与者。 01:25:38 台湾回归见证与历史细节挖掘对话围绕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的历史事件展开,强调了参与受降仪式的台湾青年中尉翻译官的重要见证作用,及其后代保存并捐赠相关历史物品的过程。通过挖掘个人经历和历史细节,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正面回应。 01:32:35 国共合作与情报交流的历史回顾对话深入探讨了国共两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合作与情报交流,尤其是1944年通过阎宝航获取关东军部署情报的事件,展现了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共同目标。同时,提及了1949年后两岸情报工作的互动,强调了国共之间复杂而深厚的联系,以及个人在历史大势下的选择与使命。 01:42:37 两岸分隔与台湾历史变迁对话围绕两岸分隔的历史背景展开,讲述了1945年后国共两党谈判破裂及军事冲突,1946年成立的军事调解部,以及1947年父亲被派往台湾参与战后重建工作。1949年台湾开始实施戒严法,父亲于1950年参与大陆工作处,直至1960年代初退出情报体系,转至文化单位任职。期间,台湾经历了从日语到普通话的转变,经济与文化重建,以及与大陆关系的演变,直至1955年后进入新阶段。 01:48:56 文化审查与情报工作的历史纽带对话深入探讨了文化审查与情报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下,文化机构如中影、正中书局及华星文化事业中心在情报收集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及了这些机构如何成为培养高层情报人员的平台,以及关键历史事件如江南事件对相关人物的影响。 01:52:48 江南案影响两岸关系的历史反思对话围绕1984年江南案展开,提及案件牵涉高层内斗与政治角力,以及事件如何改变台湾政局走向,认为若未发生此事件,两岸可能早在90年代达成统一协议,案件发生后导致蒋家接班计划受阻,间接影响两岸关系发展。 01:57:03 白团历史与个人回忆对话围绕白团及其相关人物展开,提及白团负责人的身份、舟山群岛撤退指挥官十绝等历史细节,以及与父亲同学的交往,展示了白团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参与者的个人经历,最后提及父亲虽未直接露面但在背后支持的情报工作背景。 01:59:51 两岸历史记忆与个人家族故事的交织对话围绕两岸历史事件和个人家族记忆展开,提及多个历史节点,包括重要人物的活动与贡献。发言者分享了父亲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角色,以及个人如何通过搜集资料拼凑家族历史。讨论涉及两岸关系、历史记录的多重视角,以及历史人物如蔡孝乾的叛变事件。发言者表达了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乐观态度,强调同文同种的历史联系。 02:03:22 两岸共同记忆:抗战历史与个人经历的交织对话围绕两岸共同的抗战历史展开,提及南京保卫战及后续影响,强调了抗战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讨论了50年代两岸关系及反特斗争,表达了对历史记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抗战历史作为两岸共同记忆的认同。 02:07:42 历史记忆与个人认同:两岸历史教育的反思对话围绕历史教育和个人认同展开,强调了对历史细节的了解对于避免偏激判断的重要性。讨论了台湾与大陆在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以及个人家庭历史如何影响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参与者分享了家族历史,特别是与抗战相关的经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家国情怀的感悟。最后,双方表达了未来在历史记录和研究方面合作的意愿,以促进更全面的历史理解。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王卫刚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节目统筹:星筵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  
    2:19:48
  • vol.57「波斯」32个首都,5000年不断:新月与蔷薇如何守住"文明十字路口"?
    本期时光探宝人:南京博物院 策展人 管琳关于这个展览的探展视频,我将发在听友群里,各位可以➕ v :mmcg1011 进群一看究竟—时间轴—00:00 波斯文明:新月与蔷薇的文化意涵对话探讨了波斯文明中‘新月’与‘蔷薇’的文化象征意义。‘新月’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象征生命循环,后成为波斯王权象征,再随伊斯兰政权演变。‘蔷薇’源于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象征和平与兄弟情谊,其名言被联合国采纳。二者作为展览标题,代表伊朗文明的核心意象。 03:25 波斯诗歌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对话围绕波斯诗歌的文化价值和其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展开。提到波斯诗歌墙作为互动区的设计,选取了鲁达基、海亚姆、萨迪、哈菲兹等波斯古典诗人的作品,翻译由张鸿年先生完成。特别提及鲁米的诗作《伤口是照进你内心的地方》,强调诗歌展现沿线人民文化特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理解,体现波斯文明的精神与气质。 05:58 伊朗文明的多元交融与展览解读展览通过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汇,展现了伊朗文明自古以来的多元融合,包括古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等。首章节‘史前迷雾与民族大迁徙’揭示了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及其重要历史节点,强调了伊朗人民在保护自身文明的同时,接纳并融合了多种文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明内涵。展览还通过与中国文物的对比,展示了两国悠久的文明交流史。 08:32 伊朗文明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对话围绕伊朗文明历史中的五个重要时期展开,通过具体文物如黄金狮首授权环、垂叶法莲花纹银盘等,展现了埃兰、阿契美尼德、塞琉古、安息和萨珊王朝的文化特色与工艺成就。特别强调了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如西汉莲花纹银盘受到阿契美尼德王朝工艺影响的例子,体现了文明互鉴的重要性。 12:39 雅利安人迁徙与欧亚文明格局的形成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大迁徙改变了欧亚大陆文明格局,分为西迁和东迁两支,分别影响了希腊文明、印度种姓制度和伊朗文明的形成。埃兰文明作为伊朗文明的早期代表,展示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6:58 波斯帝国崛起与伊朗历史进程对话探讨了公元前678年至549年间的谜底王国及后续波斯帝国的形成。雅利安人迁徙至伊朗高原,分化为米迪人和波斯人,其中谜底人一度强盛。居鲁士大帝崛起,征服谜底,建立波斯帝国,开启波斯文明,统一伊朗高原雅利安部落,奠定波斯帝国基础。 20:11 居鲁士圆筒与波斯帝国的治理智慧对话探讨了居鲁士大帝创造的人权宪章——居鲁士圆筒,及其在波斯帝国治理中的作用,展示了波斯帝国的宽容政策与强大版图。展览通过帝王美学的展品,如黄金石首授权环和狮子形象玉座腿,体现了阿奇美尼王朝的辉煌。背景板描绘了波斯波利斯时期的万国朝贡,展现了帝国的国际影响力。 23:53 波斯波利斯与亚述浮雕的文化交流对话探讨了波斯波利斯作为阿基米德王朝的重要都城及其建筑特色,特别是万国门和阿帕丹台阶浮雕的历史背景。提及了亚述浮雕中朝贡场景的细节,以及狮子形象在波斯与中亚文化交流中的传播路径,展示了古代文明间的互动与影响。 28:59 索罗亚斯德教与波斯文物的艺术特色对话探讨了索罗亚斯德教作为波斯帝国国教的重要性及其对波斯世界观的影响,强调了该教二元对立的宗教观。同时,对话还提到了帕蒂亚人建立的安息帝国时期,文物艺术特色与文明融合的表现,特别是在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希腊化时代背景下的变化。 31:05 希腊化时代的伊朗高原与丝绸之路的繁荣对话探讨了亚历山大帝国后,塞琉古王朝和安息帝国在伊朗高原的希腊化影响,特别是通过来通杯等艺术品体现的艺术风格融合。同时,讨论了安息帝国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以及萨珊帝国的历史概貌和文物特色,展现了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繁荣景象。 36:15 萨珊波斯艺术:王权、宗教与文化复兴的交融萨珊波斯艺术展现了古代波斯艺术的巅峰成就,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以王权与宗教为主题,通过宏伟的建筑、浮雕和工艺品展现王朝辉煌。展品包括镀金银盘、玻璃杯、陶器、纺织品及青铜宝剑。萨珊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成为国教,波斯文化经历希腊化后的复兴,重新占据文化巅峰。一件萨珊时期的丝织品残片描绘了贵族女性与男性形象,体现了当时服饰风格及丝绸之路贸易的影响。 38:59 萨珊王朝玻璃工艺与中西文化交流萨珊王朝时期,伊朗成为继罗马帝国后重要的玻璃制造中心,尤其以冷加工磨花玻璃器闻名,风格独特,多用于上层社会及出口。中国南朝贵族墓中出土萨珊玻璃器,反映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萨珊玻璃器包括眼影液瓶、香水瓶等,功能多样,装饰各异。中国本土玻璃制造始于南北朝,但初期仍以进口为主,如南京象山七号墓发现罗马型玻璃杯。萨珊玻璃工艺与中西文化交流展示了古代文明的互动与融合。 44:13 萨珊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冲突及其影响对话讨论了萨珊帝国与拜占庭帝国长达数世纪的战争,以及萨珊帝国因长期征战而衰落的原因。战争主要集中在西线的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东线则受到贵霜帝国、白匈奴人及突厥人的压力,北线面临匈奴人的袭扰。萨珊帝国处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四面受敌,最终导致其衰败,为阿拉伯文明的进入铺平道路。 46:19 伊朗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特点对话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伊朗后对当地艺术风格的影响,尤其是内沙布尔陶器的抽象化装饰,这反映了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的教义。同时,伊朗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伊朗伊斯兰艺术风格,其中阿拉伯书法和抽象图案成为重要元素。 50:41 波斯文化在地方政权分裂中的韧性与复兴讨论了波斯文化在地方政权分裂时期的表现,指出尽管政治分裂削弱了统一性,但地方政权的崛起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尤其是萨曼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繁荣。菲尔多西创作的《列王纪》成为波斯文化认同的基石,展现了波斯文明的韧性。展览中展示了萨曼王朝的代表性文物,如内加尔布尔陶器和玻璃器,体现了该时期对波斯文化的强烈复兴意愿。 54:54 突厥与蒙古文化对伊朗陶器艺术的影响对话探讨了11世纪后突厥人和蒙古人进入伊朗,如何通过战争与文化交流,特别是陶器制作技术的创新,如熔块胎技术及釉上釉下彩的发展,对伊朗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提到了一件陶碗,融合了突厥人形象、伊朗服饰和源自阿拉伯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汇的特色,成为伊朗陶器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59:49 蒙古统一促进中伊文化交流与红彩陶工艺蒙古帝国通过政治稳定、贸易和宗教宽容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伊朗的文化交流,形成黄金时代。红彩陶作为伊斯兰时期重要文化代表,其金属光泽制作工艺独特,需经过复杂烧制和颜料绘制过程,展现了当时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01:03:00 萨法维王朝织物艺术:织金与黄金印染技术对话深入探讨了萨法维王朝时期织物艺术的辉煌成就,特别是织金技术和黄金印染技术的应用。织金技术涉及将金线缝制到织物中,而黄金印染则是将黄金溶解后用于印染,两者皆用于宫廷服饰和装饰,象征着极高的社会地位。这些技术不仅体现了当时手工艺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波斯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影响。 01:07:04 伊朗地毯艺术与中伊文明交流对话深入探讨了伊朗地毯艺术,特别是科尔曼地毯民族系列的构成与象征意义,展现了世界大同与民族融合的主题。同时,回顾了中国与伊朗自汉代至唐代的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方式,强调了两地文明互鉴的重要性与历史深度。 01:09:31 中伊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的历史纽带对话深入探讨了中国与伊朗之间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从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始,两国在语言、宗教、工艺美术等领域的互动不断加深。波斯语成为国际交际语,多种宗教传入中国,波斯的工艺技术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同时,中国的深思、纺织技术、陶器、绘画等也影响了伊朗,展现了双向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01:15:23 南京与波斯文明:展览背后的故事对话围绕南京地区发现的波斯文物展开,提及象山七号墓中的玻璃器与镶嵌金刚石的金戒指,揭示了古代南京与波斯的贸易联系。展览筹备历时半年,最初以艺术角度解读波斯,南京站则侧重于波斯古文明的发展。尽管伊朗方面因战争未能亲临布展,但通过录像协作完成展览,目前伊朗方正与国家文物交流中心商讨延展协议,以保护文物免受战乱影响。 01:19:20 波斯文明的韧性与展览导览建议对话围绕波斯文明的韧性展开,强调其在历史变迁中保持文化内核的同时创造性适应的能力,归因于语言文字的连续性、宗教的本土化、艺术传承以及地理优势带来的文化交流。建议观众通过展览中12个重要王朝的历史阶段划分,理解波斯文明近5000年的发展过程及其与本土文明的结合。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王卫刚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1:22:35
  • vol.56「波斯」征服我,成为我——波斯文明的终极“剧本杀”
    时光探宝人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特聘专家,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冀开运—时间轴—00:00 波斯文明:新月与蔷薇的象征意义对话探讨了波斯文明中‘新月’与‘蔷薇’的象征意义,新月代表伊斯兰文明的身份与文化,蔷薇象征波斯文明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现了波斯文明在沙漠中的顽强与乐观。 04:02 伊朗高原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态的影响伊朗高原作为欧亚大陆交通要道,其地理位置决定了伊朗文明的交往性,频繁的文明交流深刻塑造了伊朗文明的形态。从雅利安人的迁移到亚历山大的征服,再到阿拉伯穆斯林的伊斯兰化,以及蒙古和突厥语系王朝的影响,伊朗文明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格局、政治格局、语言格局和宗教格局。 13:43 伊朗高原地理与文明发展关系探析探讨了伊朗高原的地理位置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包括英国和俄国的殖民影响、伊朗文明的传承性以及游牧文明在其文明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伊朗作为连接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通枢纽,其封闭性和开放性并存的地理特征,使得波斯文明得以延续。此外,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游牧文明的发展,即使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游牧文化仍深刻影响着伊朗的社会生活。 22:42 伊朗高原地理环境与宗教文化发展关系探究对话探讨了伊朗高原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其宗教文化的发展,指出沙漠半沙漠气候促使人们思考终极力量,从而孕育出索尼亚斯教,对后来的一神教产生深远影响。伊朗文明通过信仰转变,特别是选择什叶派,强化了内部团结和国家统一。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形成互动,伊朗人民在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通过发明和创新突破自然局限,展现了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与突破。 28:59 伊朗文明定都迁都的历史与政治考量对话深入探讨了伊朗文明中定都迁都的历史及其政治考量,从埃兰文明的苏萨到古波斯帝国的四都制,再到后世的迁都,这些决策均体现了对国家统一与治理的战略性思考。伊朗的定都迁都历史,与中华文明的首都变迁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文明在国家构建与维护统一过程中的独特智慧。 35:05 伊朗高原历史上首都变迁与文化复兴对话探讨了从塞琉古王朝到伊尔汗王朝时期,伊朗高原上各王朝首都的选择及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强调了首都通常位于交通要道和绿洲城市,如巴格达、伊斯法罕等,这些城市不仅支撑了帝国的行政与军事需求,还促进了波斯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在阿拉伯帝国后期,波斯文化通过新波斯语和文学的兴起得到了显著的复兴,绿洲城市成为了文化繁荣的中心。 42:10 伊朗首都变迁与文明传承对话探讨了伊朗历史上32个首都的频繁变迁,强调首都选址常在交通便利、财富集中的地点。伊斯法罕等城市作为帝国中心,见证了伊朗文明的传承与国家统一。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首都逐渐向伊朗高原内部退缩,德黑兰等绿洲城市成为防御重心,同时这些城市也成为了伊朗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5:59 伊朗高原:文明交融的中介者角色对话深入探讨了伊朗高原作为文明交融中介者的历史逻辑。从琐罗亚斯德教、景教、摩尼教的传播,到伊斯兰教与中华文明的融合,以及藏传佛教的影响,伊朗高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历史文献和事实,揭示了伊朗高原如何成为欧亚路桥,促进了宗教、文化和物种的传播,展现了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 53:15 藏族迁葬习俗与古波斯拜火教的联系藏族迁葬习俗源于古波斯萨珊帝国的拜火教,该教认为尸体污染环境,故将尸体置于山顶让鸟类啄食。今日伊朗雅兹德仍有类似习俗。藏传佛教迁葬逻辑与拜火教相似,皆认为灵魂不灭,肉体可消。伊朗高原在文明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传播中药动植物,还将希腊雕刻艺术与佛教结合,形成犍陀罗艺术,影响中国佛教造像。伊朗文明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促进了其在世界历史中的中介作用,如维吾尔族字母的形成。 59:31 波斯文明的韧性与同化力: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融合波斯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同化能力,即使面对外来征服者,如塞尔柱帝国、伊尔汗王朝及土库曼人建立的王朝,波斯文明仍能保持其底色并吸收融合外来文化。这些征服者因人数少、文化制度落后,不得不依赖波斯人的行政管理、文学艺术和税收体系,最终导致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融合,波斯文明成为主导。这一过程体现了波斯文明的包容性与先进性,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文明交融的原理。 01:11:45 波斯文明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与选择性吸收讨论了波斯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选择性吸收外来文化,如伊斯兰文明、希腊文明等,形成了独特的文明形态。强调了波斯文明的包容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吸收原则,以及与中华文明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相似性。同时指出,将伊朗历史简单类比为中国满汉关系是不准确的,伊朗文明的发展是多元并存且以波斯文明为主导的过程。 01:19:28 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与中华民族的相似性探讨对话深入探讨了伊朗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特性,与中华民族的相似之处,包括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上的非主体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国家、以及面对外部侵略时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伊朗各民族虽有方言和饮食习惯的差异,但在国家认同、法律和教育等方面高度统一,特别是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展现出的团结一致。此外,伊朗的少数民族在公开场合普遍使用波斯语,体现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的和谐共处。 01:23:33 伊朗近500年边疆治理与中央地方互动探讨了近500年来伊朗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包括军事控制、联姻、人质制度、任命边疆少数民族为官、行政区划分而治之等方法,以及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模式。指出伊朗的治理制度相对中华文明较为粗糙,但总体上保持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强调了伊朗中央与边疆、农业区与游牧区之间的密切互动,以及通过财富、税收、官员任命等方式实现的控制与分权。 01:32:58 伊朗为何选择什叶派伊斯兰教对话探讨了伊朗从琐罗亚斯德教转向伊斯兰教,尤其是什叶派的原因。651年,萨珊帝国被阿拉伯穆斯林击败后,伊朗人改信伊斯兰教,因其提倡人人平等,且更简单朴素。然而,波斯人仍感被阿拉伯统治者歧视,因此更倾向于支持什叶派,认为只有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才有资格领导穆斯林社团,这与波斯人传统的王室血统观念相契合,从而在伊朗高原上逐渐形成了对什叶派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01:46:54 什叶派与伊朗民族的融合历程对话讲述了1501年至1736年间,撒保维王朝如何通过236年的官方化运动,将伊朗高原大部分居民转化为什叶派信徒。这一过程包括改写家族历史以增强统治合法性,强制改变军队信仰,以及通过教育和宗教活动推广什叶派信仰。最终,什叶派与伊朗民族深度绑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与政治认同。 01:52:12 什叶派与伊朗民族认同的融合历程对话探讨了什叶派在伊朗高原上经过236年的宣传教育,如何与伊朗民族认同、民族主义及波斯历史文化文学高度融合,成为伊朗爱国主义的核心。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伊朗与周边穆斯林国家的界限,也促进了伊朗多民族统一主权国家的形成,同时展现了宗教与世俗权力在历史进程中的复杂互动。 01:56:39 伊朗什叶派文化与爱国主义的深度融合对话探讨了伊朗什叶派文化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深度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通过宗教节日和习俗塑造伊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了500年来什叶派信仰对伊朗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下,宗教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挑战。 02:04:14 伊朗文化与旅游深度解析对话围绕伊朗的什叶派宗教与民族认同、波斯文明的反抗精神及伊朗丰富的旅游资源展开。强调了伊朗在民族主义与宗教信仰上的紧密联系,以及旅游时的安全建议、风俗习惯遵守和经济实惠的旅游成本,为计划前往伊朗的游客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02:14:10 伊朗旅游攻略与文化体验分享对话围绕伊朗旅游展开,介绍了中国游客可通过旅行社或自由行方式前往,特别提到了德黑兰的青年旅社住宿性价比高,以及伊朗的华人餐厅和当地特色美食。推荐参观德黑兰博物馆、伊斯法罕王宫等文化遗址,并建议携带小礼物增进与当地人的交流。强调伊朗对中国游客免签政策,旅游成本相对较低,且安全形势良好。同时,分享了学习基础波斯语对旅行的帮助,以及伊朗作为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和与中华文明的相似性。本期节目配套书籍推荐: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王卫刚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2:21:19
  • vol.55「番外+串台」每一座城市都是异乡,我们总在执拗地寻找熟悉
    串台:《门道》x《津津乐道》x《循环往复》—时间轴—00:00 首钢园与永定河的自然人文交融对话中提到首钢园及其周边环境,包括永定河、西山以及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等,展现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从永定河畔的惬意午后到首钢大烟囱的壮观景象,以及夜晚灯光下的赛博朋克风格,都体现了首钢园作为北京后花园的魅力,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02:07 城市更新典范:永定河畔的休闲新空间对话围绕永定河区域的城市更新展开,提到该地融合了历史工业记忆与现代休闲元素,如首钢园、冬奥记忆、露营、骑行等,成为北京近郊的城市更新典范,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骑行爱好者。 04:00 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的对话对话围绕城市更新的主题展开,探讨了不同城市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发展。参与者分享了各自在城市旅居中的体验,以及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看法。特别提到了首钢园的转型,从工业遗址到文化艺术科技园区的转变,展现了城市更新的活力与可能性。同时,对话中穿插了关于户外录制节目的趣事,包括在古迹和古墓中的录制经历,以及对神秘事件的探讨,增加了话题的趣味性和深度。 07:12 天津城市更新与文化记忆的融合对话探讨了天津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旧工业区改造为文化地标的过程,如棉纺织厂转型为文艺街区,陈塘关街区因哪吒电影热度而改造升级。天津利用文化记忆,如藕粉、哪吒故事等,激活城市空间,展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结合,虽尚不成熟,但具有网红景点潜力,反映城市记忆与更新趋势。 12:00 城市更新:留住记忆,激活活力从90年代离开家乡到2020年后重返,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让人感到陌生。然而,南京小西湖项目通过保留城市记忆,成功激活了老城区的活力,体现了城市更新的真正意义在于留存历史记忆的同时,激发区域新生。 13:00 城市更新:从商业化到人文关怀的转变对话讨论了城市更新的两个阶段,从初期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改造到2.0阶段更注重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在地记忆的保留。通过南京老城区改造案例,展现了如何在尊重原有建筑和记忆的基础上,引入新业态,实现有机更新。城市更新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对历史记忆的延续和社区文化的重建,体现了从服务于宏大叙事到个人情感需求的转变。 17:48 城市与乡土空间更新:从工业遗存到社会关怀的转型对话探讨了从十年前的工业遗存改造为艺术和商业空间,到如今小空间和数字游民社区的兴起,以及乡村振兴和城市街区更新的社会创新案例。这些更新不仅关注经济发展,更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边缘群体的需求,体现了空间更新越来越个人化、软服务化的趋势。 20:57 城市更新:人文关怀与文化碰撞对话探讨了城市更新的深层意义,指出其不仅关乎城市面貌的改善,更是对原住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人文关怀。同时,提到了外来者与在地文化碰撞带来的挑战,以及城市更新在资源有限、需求增加背景下的必要性。城市更新被视作一个充满故事与可能性的领域,能够重新定义对被遗忘角落的关注与改善。 23:30 国内外城市建筑维护与发展的差异探讨对话探讨了国内外城市在建筑维护与城市发展策略上的显著差异。国外城市,如意大利和法国,由于早期完成资本积累,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人文艺术的传承,城市形态稳定,发展与生活形态相协调。而中国,因历史原因及工业化进程,曾大量拆除旧建筑以服务经济发展,近年来开始重视城市建筑的活化与延续,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26:57 天津海河改造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对话围绕天津海河沿线的改造展开,提及海河从脏臭环境到如今美丽河岸的转变,以及周边古建筑的开放利用,如咖啡馆、书店等,吸引了游客和本地居民,展现了天津的松弛感和文化魅力。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一张名片。 33:00 城市与个人:历史根脉与精神链接的探索讨论了个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通过挖掘城市的历史层级和文化根脉,建立精神上的锚定物,从而与所在城市产生强烈的情感链接。强调了城市更新和理解中,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居民的影响。 36:08 通过经典文学探索北京的历史人文旅居者通过阅读张北海的《侠隐》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在现代化的北京中探寻老北京的文化底蕴。他沿着书中描述的胡同和景点,如护国寺街、碧云寺等地,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方式,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承,以此深刻理解北京的多元历史与人文景观。 40:04 城市探索:南方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魅力分享者阐述了选择在南方城市生活和探索的原因,结合文学想象与经济考量,展现了对南方城市特别是深圳和海南的历史挖掘和个人体验。通过探访深圳的早期历史、国际化进程以及海南黎族村落的兵屯遗迹,揭示了城市历史的流动性与文化多样性,体现了城市探索中的多维度体验。 46:19 城市文化与个人精神溯源的深度对话对话深入探讨了城市的文化历史与个人精神追求之间的联系,指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原住民对地方性格的塑造作用。通过寻访古迹,对当下生活产生平静和淡定的感受,强调了精神溯源对现代人的意义。 48:31 城市探索与博物馆文化的深度连接对话深入探讨了通过博物馆和城市本身作为活的博物馆,来深刻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方法。强调了博物馆在展示区域文化历史中的作用,以及城市更新中对历史和精神根源的寻找。提到了具体案例,如吴文化博物馆的古树名木展览,展示了如何通过树这一元素,梳理区域历史场域。同时,讨论了城市心理学、城市规划与环境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城市建筑与人民生活方式的稳定关系。 54:13 古城规划与文化传承:从广汉到良渚的城市脉络通过广汉古城的建筑遗迹,如钟鼓楼、奎星阁和土地庙等,展现了古代城市规划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同时,从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到洛阳、长安、南京等历史城市的规划,揭示了从统治阶级规划城市到普通民众生活模式的共同遵循,以及信仰、祭祀、居住等功能区的集约布局,体现了中国城市规划的一脉相承。 56:53 马拉松赛事作为城市旅游新方式对话围绕通过马拉松赛事快速了解城市文化的旅游方式展开,强调马拉松赛道精心设计能串联城市精华景点与文化,如北京马拉松展示银杏、胡同文化,天津马拉松展现海河文化,以及各地方特色补给,如大闸蟹、海参等,提供独特旅游体验。 01:00:31 通过马拉松赛事探索城市魅力对话围绕通过参与马拉松赛事来深入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景观。参与者认为,亲身体验城市街道,与当地居民互动,能够增进对城市的认知和好感。淮安马拉松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赛事设计,将城市的最佳面貌展现给参与者,从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许多城市正利用此类赛事作为文旅结合的平台,吸引游客深度探索,挖掘城市潜力。 01:04:20 城市探索与文旅新视角:从马拉松到演唱会的启示对话探讨了以不同方式探索城市和故乡的深度体验,包括马拉松、历史主题旅行和演唱会等,强调了小城市通过独特活动吸引游客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活动对地方文化和旅游推广的积极影响。 01:08:48 生活探索与城市记忆:独特性与无限可能性对话围绕生活探索、城市记忆以及独特性的重要性展开,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打开世界的方式。通过分享生活轨迹,如播客制作、马拉松跑、旅居体验,以及对城市的深入探索,展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讨论中提及记录生活轨迹为数字化资产,以增强认知与理解,同时表达对南京等城市的喜爱与探索意愿,约定未来相互交流生活体验。 01:11:52 城市选择与精神故乡:青岛与苏州的魅力对话围绕青岛和苏州的城市魅力展开,青岛以其海景、山景、凉爽气候和海鲜吸引着一位热爱自然的人,成为其理想退休地。苏州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园林艺术和人文关怀成为另一个人的精神故乡。两者都体现了城市与个人情感的深度连接,强调了精神寄托的重要性。【关于永定河集】永定河集位于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西、永定河畔,是一次城市区域激活和新生活方式打造的实验与示范。在独特的工业遗址和优质的山水环境之上,通过创造性的空间与场景设计,以及多种新生活方式业态的有机集合,为城市和公众带来一种自然松弛、活力新潮的滨水生活新想象,并探索出一个以消费创新实现区域焕新的新模式与新样本【本期主播】 小藏:「门道」播客主播。 姝琦:「津津乐道」「不叁不肆」播客主播。 阿鲸:「循环往复」播客主播。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  
    1:20:45

More Arts podcasts

About 门道

这是一档讲述历史文化的播客节目。 推开一扇门,探寻时光留给我们的宝藏。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门道, Big Design Adventure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1/2025 - 10:36:1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