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在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罗莎·卢森堡无疑是一颗绽放出夺目光芒的巨星。她以惊人的理论敏感、辩论才华与政治勇气,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连续卷入三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论战:从伯恩施坦到考茨基再到列宁,卢森堡一次次将问题逼向本质——究竟要不要革命?要不要让工人掌握革命?民主与革命能否同在?在世纪之交那个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欧洲,这些问题无疑决定了国际共运向何处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围绕卢森堡展开的论辩,而在今日的现实语境下,这些论辩背后的理论关怀,又具备怎样的重大意义?请听本期嘉宾马嘉鸿带来的精彩分享!- 本期话题成员 -郑诗亮,《半卷书》工作室主理人马嘉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著有《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时间轴 -01:16 作为犹太人和波兰人,深受多重压迫:卢森堡的成长背景03:12 为《新时代》与工人报刊写作:卢森堡如何获得理论地位05:45 又东又西:卢森堡的多重对手08:53 既革命又民主的一个典范:卢森堡的核心关怀12:55 卢森堡为何能同时看到东西欧两条道路的分叉15:07 卢森堡的身份特殊性:一个犹太共产主义者23:45 卢森堡为何而辩:争论国际共运向何处去26:42 伯恩施坦的主张缘何而起31:36 伯恩施坦对社民党的政治实践做了理论总结34:00 卢森堡指出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伯恩施坦没有回应37:47 考茨基:第二国际官方理论的“教父”43:03 考茨基的“PTSD”让他更保守48:07 卢森堡和考茨基的根本分歧在于如何看待罢工52:07 伯恩施坦取消了革命的合法性,而考茨基在不断推迟革命的到来55:23 左翼民粹主义的传统为何能追溯到卢森堡59:00 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伏笔01:04:12 “先锋队”的革命模式为何会出现01:11:30 卢森堡如何对列宁的理论发起挑战01:14:54 西方左派利用卢森堡对抗苏联叙事01:17:26 “革命之鹰”与少数派的自由01:21:09 卢森堡之死:国际主义方案的终结与魏玛民主的崩溃01:24:37 政治上不够成熟的社民党01:29:19 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需回到卢森堡-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忽左忽右》的卖书业务上线了!这次不仅汇集了节目中深入讨论过的书籍,还有主播个人精选书籍,含少量签名版及稀有原版,完整的书目信息及购买方式,前往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回复「买书」 即可获取。书目将不定期更新,欢迎常来看看。- 制作团队 -声音设计 hotair节目统筹 禾放节目运营 小米粒节目制作 思钊 Yologo设计 杨文骥- 音乐 -Afternoon - Ennio Mano-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5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互动方式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抖音:忽左忽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