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Business艾瑞克IN新聞

艾瑞克IN新聞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資深媒體人李彥謀、資深媒體人李志華、資深媒體人李書璇、資深媒體人林忠勳、體育主播楊博智、資深媒體人林承志
艾瑞克IN新聞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362
  • 中國政經皆動盪 張宏林:併吞台灣開始出新招 #中共 #台灣 #統一 #習近平 #艾瑞克IN新聞
    中共20屆四中全會落幕,習近平還是國家主席,還是總書記、軍委會主席,什麼都沒有變,但他親信裡有些將領、高官,遭到整肅、除名、開除黨籍,對台灣來說,多數人關心的不是胡春華、何衛東、王厚斌等人,這些名字相對陌生,除了習近平,頂多再一個國務院總理李強,大家最常會問的就是,「老共會不會打過來?」畢竟中國收復台灣的時間表,一直存在,最近的時刻就是2027年。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接受《艾瑞克IN新聞》專訪時說,如果習近平經營一家公司,他還是「總經理」沒錯,但公司內部人事變動很頻繁,甚至關鍵的行銷、企劃等部門的高階,經常遭撤換,顯示總經理權勢並不穩,公司的狀況也不佳;換言之,許多軍職、黨職遭「雙開」,是很嚴重的事。 張宏林指出,這也不排除是習近平慣用的手法,用打貪、肅貪來博取人民的好感,並以此立威,問題是,「中共的官場本就是「共爛」,每一位高官或將領誰沒把柄,習近平也曾在地方為官,誰能保證他絕對清廉?」也就是說,「在內政、外交無甚表現情況下,只能打貪做點成績,連自己人都痛下狠手,做為2027連任國家主席的功績之一。」 那麼,「收復台灣」會不會是習近平想超越毛澤東的最大政績?張宏林表示,台灣的危機始終來自內部,中共也發現從打台灣(八二三炮戰)、嚇台灣、到現在發現「買台灣」更划算,所以認知戰比過去更頻繁;而台灣內部已經有人對「中華民國」產生動搖,一些退將幫腔說中國好話,到中國朝聖,是對民主台灣的最大威脅。 張宏林認為,不論統一還是獨立,都是可以討論的議題,現在許多國家都在為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將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脫鉤,但國民黨還是與中共唱和,說「台灣地位未定論」是荒謬的;而中國的策略就是喊「兩岸一家親」,就是向外界傳達,兩岸若有衝突,是一國的「內戰」,外國勢力的干預就是「介入他國內政」,遺憾的是,國民黨與許多紅藍支持者去迎合這種論點。 很多國民黨人去中國,並沒有捍衛中華民國,馬英九去中國,第一件事就是拔掉中華民國國旗,張宏林批評,希望國民黨人在中山陵謁陵後,能告訴中共,中華民國還沒結束;而剛當選國民黨主席的鄭麗文,發願要讓「台灣人都說自己是中國人」,會讓外國不解,認為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會第一大黨說他們自己是中國人,要跟中國平起平坐談台灣問題,將使的援台、助台的國際躊躇不前,而這也是中共最希望看到的…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9:11
  • 電影氣爆演得太誇張?瓦斯外洩快開窗遠離再打119 #瓦斯外洩 #氣爆 #救災 #新北市消防局 #艾瑞克IN新聞
    日前新北市蘆洲便當店瓦斯氣爆引發多人受傷,瓦斯使用安全再度引發關注,新北市消防局特搜大隊副大隊長陳政彥接受《艾瑞克IN新聞》專訪時說,聞到瓦斯味時千萬不要慌,更不要「開電燈」或「打火」。因為開關動作可能產生火花,一旦瓦斯濃度達到可燃範圍,就可能瞬間引爆。他強調正確做法是立刻關閉瓦斯開關、打開門窗通風,並且遠離現場後再打119報案。 他特別指出,瓦斯鋼瓶的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會沉在地面;而天然氣(甲烷)則比空氣輕,會往上飄,因此外洩氣體常會「悄悄蓄積」在角落或天花板附近,一般人難以察覺濃度高低。陳政彥強調:「不要嘗試自行點火或檢查漏氣處,因為你看不見的氣體,可能就在等一個火花。」 陳政彥也分享他曾在執勤時「被氣爆炸飛三公尺」的驚險經驗,讓主持人花俏妹與陳志仁聽得目瞪口呆,他說:「那一瞬間,我真的被一股力量整個推出去,飛到三、四公尺外的人行道上!」 陳政彥回憶,當年他以分隊長身分指揮滅火,一樓是牛肉麵店的建築突然發生氣爆。他原本站在台階上拿著無線電回報進度,下一秒整個人被「無形的氣功」擊飛,眼前玻璃慢動作般碎裂灑落,他下意識舉手護頭,才沒被割傷臉。 「我第一個反應竟然是找眼鏡,第二個是找無線電,」他笑說,當時明明疼得站不起來,仍堅持回報現場狀況。由於爆炸威力驚人,造成分隊五名消防員受傷,事後才查出,竟是牛肉麵店的瓦斯管線被老鼠咬破,引發外洩與爆炸。 陳政彥說,那次是他消防生涯最難忘的經驗之一。「身為指揮官,最怕的是帶出去的兄弟沒能平安回來。」他回想起當下要打電話給家屬報平安時的壓力,語氣相當沉重。但幸好這場氣爆最終沒有重大死傷,但他自己也「趴著睡了一週」,因為整個左大腿與臀部都被震出大片瘀青。 「那時候我胖一點,肉多算有幫到忙,」他打趣說。不過陳政彥也強調,氣爆背後的教訓不能輕忽。新北市一年約有五、六百件瓦斯外洩案,雖非每次都引發爆炸,但只要濃度達到可燃範圍、再遇火源,後果就可能難以想像。他提醒,瓦斯外洩時千萬別開電燈、按開關或點火源,應立刻開窗通風、遠離現場並報警…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5:00
  • 穆斯林馬幼娟當館長 世界宗教博物館推廣愛與和平 #世界宗教博物館 #馬幼娟 #穆斯林 #靈鷲山 #艾瑞克IN新聞
    「我常說,我與宗教的連結,不只是信仰,更是一種生命教育。父親過世的那一年,我的世界變成黑白。那時我才深刻體會,害怕死亡並不是怕離開人世,而是怕來不及與所愛的人和解。」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邀請了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與小院子創辦人、知名作家張慰慈暢談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帶給人們的共同影響。 馬幼娟回憶起當年因父親意外過世,讓她追隨父親腳步,成為一位虔誠的穆斯林,那段經歷讓她至今仍刻骨銘心。「當我走進宗教的世界,我不再只是信徒,而是一個在尋找理解愛的人。」 很多人好奇,馬幼娟這樣一位虔誠的穆斯林,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館長?尤其是這座博物館是由佛教靈鷲山心道法師所創辦;而心道法師的願景是讓全世界主要宗教能在這裡平等呈現、彼此對話。雖然創辦人是佛教高僧,但他從不把佛教放在中心,而是同時讓十個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佛教、道教、印度教、錫克教、神道教、古埃及宗教和馬雅宗教,在同一個空間並列共存。 馬幼娟回憶起當初第一次走進博物館:「我到這裡時,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力量。原來,宗教之間的差異不該成為界線,而是認識彼此的橋樑。」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開館日,是2001年11月9日。就在那一年,發生了震撼全球的911恐怖攻擊。那是因為誤解、仇恨、恐懼而起的悲劇。心道法師決定,把911的日期轉化為11月9日:象徵「愛與和平」。馬幼娟一直記得心道法師的那句話:「止戰於起點。」 「每當我帶著訪客走進展廳,看到不同宗教的展示櫃並列在一起,我心裡都會想著,若人們能夠早一步理解,也許世界就能少一些傷害。」馬幼娟解釋著。「成為館長之後,我最常做的事不是講話,而是聽;聽各宗教的長者分享經典、聽學生對宗教的疑問,也聽志工們討論什麼是信仰。」 馬幼娟提到自己有一次曾在跨宗教論壇上說:「伊斯蘭教與佛教雖然不同,但我們都在學習慈悲與寬恕。」台下有位牧師微笑地回應:「那不就是愛嗎?」那一刻,馬幼娟頓時體會到,宗教對話不該是辯論誰對誰錯,而是一起尋找共通的人性與良善…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4:34
  • 塔羅牌與靈學交流 陳惠君與Ivan對談占卜正念意義 #靈學 #塔羅牌 #占卜 #正念 #艾瑞克IN新聞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許多人習慣尋求塔羅牌或命理尋找答案,盼能預知未來方向。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首次邀請了塔羅牌老師Ivan與靈學老師陳惠君,一起聊到關於占卜預知命運的話題。Ivan老師開宗明義地表示:「塔羅牌不是預言,而是讓人看見當下的心。」而靈學老師陳惠君則認為,占卜的意義不在於逃避未知,而是藉由覺察、靜心與慈悲,讓人重新與自己連結。 首次來節目的塔羅牌Ivan老師,他其實也是一位專業理髮師。五年前,他因好奇而接觸塔羅,沒想到成為心靈覺察的契機。Ivan老師表示:「剪髮時我看見人的外在變化;學塔羅牌之後,我學會的是看見內在能量的流動。」他笑說,塔羅讓他學會在生活中保持覺察,也讓每一次解答牌型都成為與他人連結的練習。 節目中,Ivan老師談到,塔羅與算命的最大差異,在於「塔羅反映的是當下的能量,而非固定的命運」。Ivan老師常說:「一張牌就是一個當下的投射,你的能量如何,就會映照出什麼樣的圖像。」因此,占卜不是給出結果,而是引導人透過覺察與反思,找到面對困境的新方向。 許多人在占卜時充滿焦慮,想知道何時脫單、何時升職、何時好轉。Ivan老師會先請他們靜下來、深呼吸幾次,再問問題。「因為當下的心若不穩,抽出的牌也只是焦慮的回聲。」對此,陳惠君以過往協助的經驗微笑著說,「正念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讓自己學會與未知和平共處。」也讓她自己更深刻體會到「心靜則萬象明」的真諦。 Ivan在節目中談到,曾在服務抽塔羅牌的個案中,出現不可思議的靈異現象。作為一位靈學老師,陳惠君對此坦言,靈的顯現並非神祕事件,而是一種「能量的協調」。她說:「當靈願意出現,是希望我協助溝通、釋放情緒,讓人與靈都能安然。」這份理解源自她長年的修行與陪伴經驗。陳惠君強調,靈學不是權力,而是一份謙卑的責任。「正念的修行,讓我學會傾聽每個靈與人的情緒狀態,而非評斷。」 陳惠君老師分享,不管是靈學與塔羅牌占卜的核心,其實都在「善意」。當她協助能量協調時,從不以恐懼為出發,而是以慈悲與理解為橋樑。陳惠君老師說:「正念讓我們從判斷走向包容,從紛爭找到平衡。」這也是她協助每位求助者的核心理念:不論占卜或修行,最終都要回到「心的平靜」…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4:05
  • 讓台灣茶與文化變國際規則 陳右人:產業升級戰略 #陳右人 #台灣茶 #茶路 #講茶學院 #艾瑞克IN新聞
    「台灣人喝茶只曉得喝茶,不知道自己喝茶的文化意涵有多少?所有的茶文化氛圍有多少?」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茶路掌門林承志與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Tommy)再度邀請,前茶業改良場場長、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他認為:「台灣茶的下一步,不是單點行銷,而是文化、標準、制度、國際規則四環相扣的國家級戰略。 陳右人透過文化敘事凝聚認同、以標準建立共同語言、在制度場域驗證交易效率,最終走向國際標準的參與與主導,為台灣茶爭取可長可久的定義權與市場位置。 陳右人以歐洲「文化路徑」為借鏡:當旅遊、教育、生活與風土被串成一條可被走訪、被學習、被複述的路徑,文化便從抽象口號變成可被體驗的公共財。台灣擁有完整的產地梯度、手工藝系譜與生活美學,若能系統化連接產地故事、沖泡禮儀、餐桌搭配與國際交流場景,茶就能成為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最溫潤而有力的語言。這套敘事不只對外,也回流內部,讓年輕世代看見可參與的「產業級文化工程」。 他強調,市場透明始於共同語言。以感官評鑑的標準化訓練、器具與流程,讓產銷雙方在「可量測、可比較、可複製」的基礎上對話;標準不是冰冷的制度,而是讓專業回到專業、爭論回到證據的地墊。當評鑑、標示與教育一致,信任成本下降,產業自然「乾淨很多」,並能更快對接國際採購端的合規需求。 關於人才與教育,節目中特別呈現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的觀點:「我沒有涉及賣茶,長期專注於系統化的感官訓練與教學,並跨境至泰國皇家計畫等單位參與評鑑與人才培育。」湯家鴻主張「開放學習、公開標準」,以跨校、跨域、跨國的訓練網絡,讓年輕世代走過從「會喝、會說」邁向「會定義、會判準」的職能階梯。當民間教育與產業實務、國際場域相互扣合,台灣茶的專業密度與外溢影響力才會真正形成。 陳右人提醒,國際規則不是在新聞裡誕生,而是在無數次技術委員會與工作小組中被寫進去。當中國推動所謂「台式烏龍」標準並試圖外溢到國際規格時,台灣若缺席,等於讓出裁判席。他選擇主動參與,將台灣對品種、製程、風味與品質保障的實務經驗,轉化為可被國際理解的條文語言。這不是妥協,而是把在地經驗升級為國際通用的規則資產…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41:17

More Business podcasts

About 艾瑞克IN新聞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李彥謀強強聯手暢談台灣國內外大小事,即時分析新聞內幕並掌握時事脈動,歡迎喜歡聽「眉角」的朋友們,準時收聽「艾瑞克IN新聞」!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艾瑞克IN新聞, Chanticleer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0/31/2025 - 3:01:24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