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Leisure十七叭叭

十七叭叭

拾柒No-17
十七叭叭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90
  • 90、一些我们视若珍宝的事物,有可能一文不值:禀赋效应
    衣柜里一直没扔的破卫衣,搬家时不舍丢弃的旧杯子,书柜里永远不会翻看的发黄笔记本,一段舍不得放弃的友情、一个不想去修改的工作方案……我们视若珍宝的这些东西,实际上,远没有我们自认为的有价值,所以,学会放手吧~今天聊聊——禀赋效应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  
    36:22
  • 89、访谈录:相隔17岁,两代人羞于启齿的那些疑问
    有句话说得好:18岁是0岁,36岁才是我们的18岁~今天这期久违的1788访谈录,主播十七与年龄相差17岁的嘉宾小凯,聊聊“两代人”彼此羞于启齿的疑问:35岁之后那方面还好吗?20岁的你们真觉得35+很老吗?20年后的我,发际线和工作能保住哪一个?40岁真的很可怕吗?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嘉宾:小凯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  
    50:47
  • 88、来,我们对齐一下爱情、友情中的颗粒度!
    对齐颗粒度、拉齐信息……这些职场上的话术常被当成笑料,但是在我们的爱情、友情中,却经常因为没有“对齐颗粒度”而产生隔阂、矛盾,甚至让感情破碎、友情崩塌~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信息差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  
    29:40
  • 87、长沙凶宅系列:常亮的灯与8字诅咒
    1994年底,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职工楼发生了一件怪事:物热系退休教授林树鸾一家人,十多天没有露面,但家里的灯却一直开着……直到人们发现时,教授一家三口早已殒命!更离奇的是,屋内的一个收费本上,用红圆珠笔写着8个字:不义之财,收得太多……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离奇1994 年 11 月底,长沙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教授楼20 栋404 户有些反常:订的鲜奶堆在门口发馊,这家的女主人、常开门接诊的高大夫没了踪影,可每到夜晚,林家的灯总亮着~十多天后,邻居们觉得不对劲,赶紧联系了村委会、上报给学校保卫处,工作人员从隔壁阳台翻进屋内,发现林树鸾教授一家三口在家中遇害,现场惨不忍睹!更诡异的是在家里的一个收费本上,有红笔写的 “不义之财,收得太多”8 个字,就像是一个诅咒……僵局案发后,警方成立专案组,逐户排查家属楼周边十多个村子,核对指纹、梳理受害者社会关系。受害者林教授是业内知名学者,退休后专注研究,并没有仇家,但他的妻子高菊贞在家开私人诊所,接触的人非常复杂。11 月 28 日还有邻居见她打招呼,29 日下午,有人听到林家传来惨叫,大家并没有在意,以为是病人疼痛发出的呼喊。十几天排查下来,警方走访了上百人却依旧没有任何的突破。就在专案组焦头烂额时,一个令案件局势发生转变的事情出现了……三个方向警方在排查过程中得知,中南工业大学有个子弟付某,因为抢劫被抓了,而他的同伙符某在逃。专案组的民警突然想到:林教授家的现场有被翻动的痕迹,看起来像是抢劫杀人,而付某和符某又是抢劫犯,会不会和这起灭门案有关?抱着这个疑问,警方将符某抓获,他提供了三条与本案有关的重要线索:第一条,中南工大教工子弟丁某曾经说过,本案可能是他认识的几个“伙计”中的一个干的。第二条,1994年夏天,中南工大教工子弟龙某和朋友一起吃夜宵时,曾经谈论过高大夫很有钱,准备去“搞”林教授家。第三条,和付某一起抢劫的同案犯李氏兄弟,在教工子弟“圈子”里以“路子野”、“下手重”出名,也相邀要去“搞”林教授家。那么,凶手真的就藏在以上这些人当中吗?
    --------  
    35:08
  • 86、你对我的好,是一种恶意吗?
    你认为身边人对你的提醒,会是一种恶意吗?有人觉得,过度提醒是一种恶意的关心:从小时候父母追着问红领巾、水杯,到伴侣开车时的不停指挥,再到职场上被上司五分钟催一次进度……这些提醒到底是爱还是控制?是焦虑的转嫁还是刷存在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过度提醒”这件事~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当“为你好”的提醒,变了味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刚起身想关厨房灯,妈妈已经抢先开口“去把灯关了”;和伴侣约好周末大扫除,你刚拿起吸尘器,对方就站在客厅喊“先吸沙发底下,那里灰多”;甚至开车时,明明早就看到前方车辆,坐在副驾的朋友却突然喊 “减速减速”。这些场景里的提醒,都裹着“关心”的外衣——妈妈怕你忘关灯,伴侣怕你漏掉卫生死角,朋友怕你开车出意外……可奇怪的是,被提醒的人非但不觉得暖,反而像被泼了盆冷水。明明是好意,怎么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呢?过度提醒背后的“小心思”有人说,过度提醒是一种“恶意”的关心,但也有人觉得,没必要上纲上线。就像网友说的:“我妈每天提醒我喝水,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听着就挺温暖的。”但更多时候,那些重复又强势的提醒,背后藏着更复杂的心理。比如控制欲,对方的什么都想管。还比如焦虑的转嫁,就像一些整天念叨孩子的家长,是吧自己工作上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第三种是刷存在感,职场上有些老员工总对新人指手画脚,不过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想心办坏事,怎么办呢?被过度提醒时,有人选择硬碰硬,也就是你越催,我越不动!但有人默默忍受,心里却憋了一肚子火~还有人摸索出了更聪明的办法,比如知道爸妈爱操心,每次出门前都会主动掏出钥匙、手机、钱包晃一晃,并告诉对方:“你看,都带齐了!”几次下来,对方自然就不再追着提醒了。而对于提醒者来说,学会“闭嘴”也是一门学问。破解过度提醒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找回“边界感”,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关系,是我知道你关心我,你也相信我能做好。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  
    26:37

More Leisure podcasts

About 十七叭叭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 ☆主播十七,前芒果台首席记者,喜欢分享个人日常和随性的感悟,也爱聊新闻事件与悬疑案件,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新鲜的知识与小小的治愈~ 另一档多人闲谈节目【浪里个浪!】更新中,喜欢主播可关注公众号【浪radio】加入听友群哦~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十七叭叭, Smith and Sniff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9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0/22/2025 - 10:18:33 AM